2014年12月12日 星期五

地方樂食/人說仙草總是老的好

【聯合晚報╱文╱師瑞德】












仙草 。圖/作者提供


仙草,頗受台灣人喜歡的一種高經濟價值作物,也是桃園縣農會現正積極鼓勵農民轉種的項目,由於生產效益高,種植難度低,開發週邊衍生產品潛力雄厚,前景十分值得期待。

桃園縣新屋鄉,盛產稻米與青菜的魚米之鄉,雖然靠近海邊,耕作面積有限,不過地力豐富,適合做物生長;每逢春夏之交,一畦畦綠波蕩漾的稻田,以及被溫室保護良好的蔬菜,總是為樸實的農村,增添不少光彩。


仙草 「台灣製造」希望


詹德合,一位純樸勤勞的客家籍老農,從事仙草種植至少30年;年逾70歲的他,硬朗的身子不斷在田裡穿梭;每每遇到訪客,總不忘把珍藏許久的老仙草拿出來現寶,用他帶著濃厚客家口音的國語介紹:「老仙草可以放很久也不會爛,而且你聞聞味道,真的很香吧。」


在詹德合的身上,我們看到台灣種植仙草的希望。


用量大 進口仙草搶灘














曬乾後的仙草。 圖/作者提供


根據統計,台灣每年消耗仙草高達900公噸以上,如此驚人的數據背後,卻隱藏台灣本地栽種率極低,仰賴國外進口的怪象。

實地探訪,目前新竹關西、桃園新屋以及部分嘉義地區,是台灣仙草的主要栽種地,不過從夏天的仙草冰,到冬天的燒仙草,有很大一部份的原料來自於中國、印尼、越南及泰國等地;這些舶來品價格相對低廉,品質不太穩定,為了取巧,業者還可能在成品中使用添加物,讓賣相好看一些。


詹德合以及夥伴們認為,「開發多元應用,擴展產品線,是農產品永續發展的重要撇步。」


以仙草來說,除了傳統的甜品,夏季的仙草茶、仙草凍,冬天的燒仙草外,還有入菜的仙草雞、仙草蛋等,未來,還希望朝美妝用品發展;更重要的是,推動農村樂、食材遊,讓更多民眾第一線看到、吃到正宗道地的仙草,那股濃郁到化不開的情感連結,絕對是其他消費管道難以取代的。


本土的 香味濃 膠質豐


詹德合表示,仙草全株都有經濟價值,從葉子到根部都可以利用,由扦插產生的植株根系,種植後成長速度迅速,幾乎沒有病蟲害,對生長環境要求不多,不怕雨水,頂多缺水時葉面會枯黃,但不會影響收成結果,存活率應該可達90%以上;而且本土仙草香味濃郁,膠質豐厚,成型度比較好。


更值得大書特書的地方在於,收成後的仙草就算不急著賣出也沒關係,曬乾之後便於儲存,放愈久愈好、愈香,價格也隨著年份水漲船高。







via 旅遊美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