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

澎湖╱婆媽作夥捏菜繭 澎湖冬至飄米香

【聯合報╱記者許玉娟/澎湖報導】












近年來澎湖捏「菜繭」的習俗,已經從單打獨鬥演變成團體活動。 圖/澎湖縣水噹噹婦女會提供


再過3天就是冬至,澎湖人提前做「菜繭」的習慣不變,但近年來捏「菜繭」的習俗,已經從單打獨鬥演變成團體活動,不少村里活動中心好熱鬧,婆婆媽媽忙翻天,都是為了準備這道大人小孩都愛的「古早味」。

澎湖人在冬至這天,除了湯圓、雞母狗,還會捏製一種叫做「菜繭」的米食,蒸好後帶有濃濃米香,是很受歡迎的應景美食,許多人從小吃到大!


「菜繭」做法是先將糯米浸水,用石磨磨漿、揉製成糰,用來包餡;餡料分成葷、素兩種,材料多以高麗菜、香菇、筍絲為主,再加其他配料包起來,捏成半月形蒸熟,口味相當大眾化。


上班族主婦沒空捏「菜繭」也沒關係,冬至前幾天走一趟傳統市場,一樣能買到熱騰騰的「菜繭」,幫全家人暖胃。


業者說,早期澎湖人冬至祭祖比較講究禮數,除了「雞母狗」外,還會準備元寶、大湯圓、粿仔、菜繭,現在為了方便,普遍都只用小湯圓及菜繭代替,紅色小湯圓代表金,白色代表銀,好看又討喜。


其實在過去物質貧乏的年代,澎湖幾乎家家都有石磨,只要年節一到,磨米漿就盛況空前,儘管時代改變,澎湖人還保留冬至捏「菜繭」的習俗,由村里集結母女、婆媳、姊妹聯絡感情,也「炊」出社區向心力。







via 旅遊美食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